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锂电池体系中,电池的头次充放电效率主要由负极的头次效率决定,因此提高负极的头次效率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头次效率和放电容量,从而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锂电池材料将充分受益。锂电池性能优越,用途广泛,前景广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十三五”期间将快速发展,届时将带动锂电池材料快速增长。
锂电池负极及其分离设备包含工艺设备:
包括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的石墨层,还包括保护层和金属锂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石墨层上,所述金属锂层设置于所述保护层上。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石墨层的表面设置保护层,并在保护层的表面设置金属锂层,负极片组装成锂电池时,金属锂粉经过电化学扩散进入负极片内部,提升负极的头次效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容量;与此同时,保护层相当于一个缓冲层,其能有效地防止石墨层内的剥离,从而提高负极片表面SEI膜的稳定性,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负极材料的技术相对较成熟。通常将锂电池负极材料分为两大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其中碳材料又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炭(如焦炭)和一些硬炭等;其他非碳负极材料有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基材料、合金材料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根据锂电池负极材料结构分析*现有锂电池负极片分离技术,据悉负极片的结构依次在集流体的表面设置石墨层、保护层和金属锂层,可以使金属锂起到良好的补锂作用,以提高负极的头次效率和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容量,而且将保护层设置在石墨层和金属锂层之间,还可以有效地放置石墨层的剥离,从而保护负极片表面的SEI膜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所述负极片为锂电池用负极片,以上为锂电池正负极之间关系及锂电池负极片的结构,佶信现研发的属于一种锂电池负极片处理系统及工艺,属于废电池处理领域,包括该系统包括喂料平台、输送机、粉碎机、分析机、引风机、集料装置、脉冲净化器以及分级筛及分选机。处理整块报废锂电池工艺由正极片处理工艺及负极片处理工艺两部分组成。本发明完全采用机械敲打、破碎、分离等物理处理办法回收、分离锂电池中正负极材料,整套工艺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不采用任何化学处理工艺,完全环保,一套系统可实现废锂电池正负极片材料的分离、回收的完整操作,无需其他设备配合,工序完整,简便。